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有机衔接。
因为奥运会承办,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馆建设等一系列的资金投入,由于数额巨大,已经使得一些国家对奥运会承办需要投入巨额费用望而却步。就现行中国体制架构进行分析,主办冬奥会这类的国际重大活动,当然需要政府主导。
但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即使华美,如果不符合节俭、可持续要求,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精彩、非凡、卓越。但部门与部门之间或许有一些边界可能是相互交融的,属于模糊地段。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效率的提升。政府如果将大量投资投入到大型奥运赛事,就有一个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即投入是否划算的问题。我们只能在此限度内,通过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社会的积极性,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直至2014年,张家口的17个区县还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占了全球八分之一以上,并直逼世界第一大国美国,中国已经向全球充分展示了自身实力。当国民刚刚从贫困线上挣扎过来后,往往对经济增长有着强烈的渴求。
还有很多人在探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新的经济驱动力在哪里?中国是否会因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何为人口红利?各方面对此有不同的理解。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必备要素,劳动力数量、劳动者工作的时间和强度是有弹性的,在增长主义引导下,一些不应作为劳动力的人(如童工等)会被拉入劳动力队伍,劳动力工作时间会被延长(如过度加班、取消或减少节假日等),部分劳动力被强迫长时间进行高强度劳动。据此计算,2030年总抚养为45.1%,较2011年的总抚养比34.4%上升10.7个百分点。
15至64岁人口组占比为68.92%。当经济增长较快时,许多问题和矛盾不至于水落石出,可以掩盖于一时,有时还可以在增长中解决一些问题。
二是要素投入动力,即通过大规模投入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拉动经济增长。收入水平高的人口比重越高,则需求越大。摘要:经济发展离不开人,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投资者,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发展。如何延长人口红利期、充分发挥广义人口红利?可采取如下对策: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延缓老龄化进程。
故为了更快地实现经济增长,有必要推出计划生育政策。二则资本积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依赖于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等。国家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4.4%,比2010年微降0.1个百分点,总抚养比由34.17%上升到34.35%。据统计,1978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353元/年,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2732元/年(相对于第一产业的7.7倍),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1938元/年(相当于第一产业的5.5倍)。
因为增长主义之所以流行,有着各种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可以缓解贫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社会公平正义、民众权利保障置于更重要的位置。
即便是生活水平很高后,也会因为惯性的作用仍然追求高增长。到2005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6664元/年,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49735元/年(相当于第一产业的7.5倍),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31195元/年(相当于第一产业的4.7倍)。
要让增长主义回归经济发展的正途,必须三管齐下。本文因篇幅原因不拟对这些说法进行分析和评价,而是提出一个综合性框架来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综合考虑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提升、经济环境改善、民生福利增加等目标。有的单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来理解人口红利,有的将凡与人口有关的红利都理解为人口红利,有所谓新人口红利、第二次人口红利之说。第五,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之三)是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据夏杰长的测算,1979-2000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28.6%。
第四,结构优化(三大发动机之二)是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性动力。对政府来说,GDP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是成正比的,追求GDP增长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不仅为增加工资等待遇提供了支撑,而且扩大了相关官员的收入支配范围和能力。
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74.1%,较2011年继续下降0.3个百分点。需求越大,则经济增长动力越大。
二是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带来经济增长红利。据人力资本测度结果,1990年以来中国潜在人力资本保持了1.55%-2.38%的年均增长速度,总体上高于就业总量0.40%-2.45%的增长速度。
仅以投资这驾马车来说,2000年以来中国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GDP)不断攀升,2003年达到47%,2006年达到52.3%,2009年达到66%,2010、2011、2012、2013年分别达到69.5%、66%、72%、78.5%,近5年来维持在65%以上,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20%左右、新兴经济体经济高速增长时期40%左右的水平。七是工业化、城镇化被超前推进,形成了赶超症。比较典型的说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改革开放或制度变革(含渐进改革、边缘改革等)、中国模式(政府主导、投资推动、赶超发展等)、地方政府竞争、比较优势发挥、人口红利释放等是中国增长奇迹的主要原因。但若在此时期奉行增长主义,则会加剧环境的破坏,甚至造成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
另一方面,人口的抚养负担轻,会提高社会储蓄率,增加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不管是三驾需求马车,还是三大发动机,要想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需要利用要素投入这个中介或传输带。
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消除人口向更高效率产业和区域转移的障碍。四是人口的需求带来经济增长红利。
人口越多,则需求越大。若从广义人口红利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远未消失。
工业化、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规律性现象,是一个历史过程,但在增长主义下,工业化、城镇化常常成为短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被超前推进,因而出现了拔苗助长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四是快速经济增长可以掩盖很多社会矛盾和工作缺陷,有所谓一俊遮百丑。扩大消费要靠消费品低价政策、消费优惠财税政策、消费信贷政策等政策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信息化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六是金融制度,特别是货币制度和信贷制度设计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中国的工业化仍处于中后期阶段、城镇化仍处于加速阶段中,农村人口向更高效率的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空间还很大。
据王小鲁等人的研究,1998-2007年教育对GDP的直接贡献以及溢出效应——即人力资本——占到了GDP的2.2%。与此同时,领导人和民众的赶超发展意识、增长主义的目标设计、部分时期难得的国际环境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别有意思,美国人非常清晰自己的朋友是谁,美国想扩大朋友圈,美国人想通过规则的制定,要把这两个朋友招过来,所以TPP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哪两个朋友圈?一个朋友圈就是美国经济的朋友圈,美国经济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目前的恢复情况在全球范围来看是相当不错的,它周边有一系列的经济体密切合作,包括墨西哥、加拿大,也包括在我们的周边的邻国越南,如果看一下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数据,越南跟美国经济的关系超过跟中国经济的关系,这是美国人的朋友圈。